附着在大地上,你是土壤。沉浮在空间里,你是尘埃。——题记
大雁春去秋来,匆匆迁徙;草履虫趋利避害,谋求生存;开在悬崖边的野花往往艳丽,选择用夹缝中求生的痛苦来任性地拒绝被人摘取的不甘。大自然适者生存,劣者淘汰。每个人都在忙碌而现实的奔走中,终会被生活磨成一面光滑的镜子,无棱无角,刚刚好,刚刚好够满足所有人对自己的期盼。
(资料图)
逢场作戏,八面玲珑,看风使舵,左右逢源,这些都是我们长大后的模样。年少的我们尚未步入社会,正值青春年少,意气风发,固执地叛逆,盛气凌人,一两句无心之失便会将自己隔绝在友谊的彼岸,有时候也会心生悲凉:这现实尘世,我,真的要为了迎合别人来扭曲自己?
但,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,还有诗和远方。
那些一身傲骨的诗人,在“要么俗,要么孤独”之间选择了后者。孤独,是与生俱来的,你不一定要攥着行囊雄心壮志地拍拍胸脯说我要去远方,然后上演一出离家寻梦的电影情节,但你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。生活本身是一幅画,但在涉世未深时,我们都是阅读观画的读者,而经过了风雨,辨别了事物,我们又变成书中的主角,各自演绎着精彩。
幸福更是一种感觉,幸福是一缕花香。当花开放在心灵深处,只需微风轻轻吹动,便能散发出悠悠的、让人陶醉的芳香。作为学生,我们需要拼搏,需要苦读,但是,我们依然可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呼朋引伴一起去旅行,也可以独自一人跋山涉水去探索……尘世人生,这一切的一切,又何尝不是一次选择,一次磨合自己与世界的机遇。
当你和世界不一样,让自己适合自己。
曾经,十年寒窗仅为一朝功名,《四书》《五经》孜孜不倦地研读,唐诗宋词夜以继日地吟诵,发榜之时,喜获升迁,一顶乌纱帽算是读书生涯的完结,心中还未免窃叹,此生足矣!
殊不知,书到用时方恨少,对于多数古人那种功利性的读书方式,吾实不敢苟同!读书若仅为功名,仅为升迁岂不令天下的读书人汗颜?
罗素曾云:年轻人要多读些“无用的书”。不错的,这大概便是在倡导一种更为纯粹的读书方式,不为名利,不为升迁,仅为自我充实,仅为乐乎其中......
人就应在这种叠加的快乐中变得有积淀,有底蕴,东坡即如此,身居高职未忘品咂诗书,贬谪黄州更加如饥似渴,读书,大概已成了这位大文豪人生的最大乐趣;游山玩水,自由自在,儒道诗书,日日品读。当“乌台”的余波散尽,千年的黄州闪射出奇异的光芒,人们的目光投向黄州,黄州的目光投向苏轼,苏轼的目光投向那奔涌的江水,一曲《念奴娇》便成了永恒。试想,若没有平日里的细心琢磨,没有心中的文化积沉,鲜活的江水岂能开启东坡豪放的诗情,而这大概就叫作厚积薄发吧......
一个远远走来的苏轼足以给我们太多的启示,是啊,读书不就应该如此吗?忘却世俗的诱惑,忘却仕途的牵绊,独处于幽静之所,沏一杯香茗,悄然地关注着历史的冷暖,纵情地解读着世间百态,如此生活,岂不美哉?
其实,由读书多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与追求,大凡心如止水,潜心思考之人都酷爱读书,而这类人又大多是为人所敬重的学者,他们所读的也绝非那类为生财升官做铺垫的书,平日里一点一滴的积累,茶余饭后漫无边际的涉猎,这其中所诠释的便是一种洒脱,乐观的人生节奏。
是啊,书到用时方恨少,多读读那些“无用的书”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趣。再者,书,乃人类进步之阶梯,而所谓“无用”也只是狭义上的近指,就长远而言,那些眼下的“无用”终会派上用场的......
假设这样一幅场景,一列奔驰的火车上,三四个人促膝而坐,谈天论地,上至天文地理,下至万物苍生,无所不谈。而你,孤独地坐在一旁,憋得面红耳赤却找不到说话的机会,或许平日的积淀在此刻方能显露无疑,这是何等尴尬......何等悔恨......
因此,请切记,书到用时方恨少绝非一句空话!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游戏头条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0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